開展增值服務——縫制設備行業轉型升級新良方-資訊中心
2015-03-06 16:34:58 來源:縫配信息網

一直以來,作為中國傳統機械制造行業之一,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因為粗放模式未改變、產品更新換代周期長等原因,往往會直接受到國際經濟風吹草動的影響。針對行業發展弊病,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也給行業企業開出了“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的良方。
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對于機械工業而言,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一種思考和選擇,從長遠來看更是機械工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開展增值服務是機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有人給現代制造業下了一個定義,現代制造業就是圍繞制造業生產制造過程(尤其是前端和后端)的各種業務,開展專業的服務活動,這類服務活動總稱為現代制造服務業。現代制造服務業屬于生產性服務業,增值服務是其重要內容。
在銷售低迷的時期,對已有的設備升級改造和現代化、備品備件的供應和其他一些服務市場需求很好,這是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協會(VDMA)發展制造業的經驗總結。
據介紹,在德國機械設備制造企業中,服務在營業額中所占的比例從1999年的13%提升到了2005年的20%。如蒂森克虜伯集團2007年的服務收入為167億歐元,占集團銷售收入的比例達32.3%(數據僅作參考)。
據了解,全球范圍的生產客戶總是期望他們所用的生產設備有更高的可用性,因此客戶希望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于是,發達國家制造商的內部服務部門成為了集成服務供應商,例如新的機器租賃給客戶、專業性的診斷和優化成為服務的一部分、租賃的設備在一定時期使用后經過返修而返回生產廠、二手設備維修后再出售。
而在國內,互聯網時代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消費者的需求進入了個性化時代,客戶的需求也隨著進入多樣化階段,作為縫制設備生產企業,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變,“服務為中心”策略提上日程,并向具備綜合實力(生產+服務)的企業轉型。
服務的內涵和形式經過不斷的變化,現在已經附加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在產品價格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迅速縮小的形勢下,服務起來越成為企業今后新的利潤增值空間。
那么服務是如何實現附加值呢?要想得到答案,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個品牌的意義。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產品本身的特性,比如技術領先性、易用性以及易維護性等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就營銷方面來說,最重要的是品牌,據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分析,消費者愿意為其心中的“有牌”產品支付最高達80%的溢價,特別集中于危險產品(電器、煤氣產品等)、衛生產品(衛生用紙、洗發水等)、高科技含量產品(計算機、PDA等)、保安產品等等類型。這些類型或者和人們的幸福生活,或者和人們的生命安危有著密切的聯系。而這些企業能在一個小小領域中獲得極高的價值體現,憑借的就是品牌的力量。只有把各種服務,無論是增值服務或者是有價服務,成為企業的品牌,那么這個品牌就能長期發展。
值得慶幸的是,國內縫制設備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服務的重要性并為之進行策略調整,一改以往前幾年單純的產品銷售模式,而是在銷售過程中使用戶和客戶能夠充分了解到國內縫制設備產品的特性、優點以及服務水平。
在業內,企業通常采用的一個服務手段就是把“服務”做成產品,把顧問式、介入式銷售手段作為企業一種服務理念推銷給自己的客戶,并以此成為自身的品牌。當縫制設備企業把自身的產品服務體系通過制度貫穿到整個企業的銷售體系中去之后,就形成了一種完整的服務鏈,那么,用戶和客戶才有可能接受國內縫制設備企業的產品。
此外,想要把市場做活、做出品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服務向服裝企業靠攏,從服務對象的角度考慮客戶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根據國外縫制行業的發展經驗看來,深入服裝企業,提供工藝設計和實驗報告,主動了解客戶提出的各項要求,有針對性地開發新設備,不僅為客戶提供設備,而且提供工藝服務,這是值得我們國內縫制設備生產企業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眾所周知,我國縫制設備企業一時難以走出困境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于國內縫制設備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不了解服裝等下游行業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特殊的物流規律,從而造成與市場脫節生產。這也是行業專家和政府一直在提倡的“以客戶為中心”要求。客戶就是市場,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卻往往只停留在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層面上,并沒有真正做到以真正以客戶及其需求為導向,這使得企業在應對市場變化時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企業要始終明白,不是我們領導市場,而是市場在領導我們,只有真心從意識的狀態轉變到思想的思考,再從思想的思考落實到行為的行動服務,才是適應、適合市場與消費者的服務,才能實現以客戶為中心。服務是全方位的,是設備生產企業、經銷企業和服裝企業之間的紐帶,應該滲透到客戶和市場的每一個角落。設備生產企業 與下游企業之間應建立長期信賴的供求關系,可動態重組、動態聯盟,充當他們的工藝裝備師的角色。換句話說,也就是需要企業把原先的跟蹤式服務朝著顧問式服務的方向發展。
當然,服務還要有服務的能力,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服務至上”,在練好內功的同時,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充電來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當前我國機械企業可以開展的增值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備品備件供應,設備安裝、運行、保養及維修,專業性的維護、保養、培訓、咨詢,遠程監控與服務,軟件開發與應用,金融擔保服務,二手設備翻新、舊設備回收,設備租賃、文獻編輯等。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 楊曉京秘書長調研廣東縫企-資訊中心
下一篇: 香港服裝定制:小剪刀有望“裁”出大市場-資訊中心
評論排行
- ·拉筒、針板(1)
- ·蔡杰飛樣本(0)
- ·2015.5.16---18 鄭州縫制展(0)
- ·上海國際服裝科技裝備展...(0)
- ·求購小型熨斗(0)
- ·大洋裁布機---永發總代理(0)